克尔凯郭尔谈读经|像读情书那样读圣经
当我们像在注视一张脸一样地读经,而不仅是看看经文,那么便能像克尔凯郭尔所形容的——看出它是一封“情书”。惟有当我们像读情书那样读圣经时,才能读出它里面所具有的生命独特性。它特别将每个人都区分、辨别出来,这样各人才算是单独面对上帝的话语,甚至是与它当面对质。这种读经法最初是由爱任纽(Irenaeus,约140—200)提出的,他称之为“信心的原则”,也就是用理解和顺服的心读圣经。他的本意是,人必须将圣经看作是上帝的爱情故事,故事中只有一位核心行动者——充满恩典的三一真神, 因此要在圣父、圣子、圣灵的情境中来诠释圣经。犹太人起先以为这只是他们民族的爱情故事——“以色列之道”。但是,一旦从全部圣经中认清耶稣——正如路德重新发现的,那么我们就知道,只有圣灵的大能,借着启示与耶稣的降生、受死和复活有关的真理,才能使人产生深刻的意识转变。但是当我们能像路德一样用新的眼光读圣经、在整本圣经中都看见基督,我们就会发现,只有当圣灵临在并透过基督降生、受死、复活的光照,才能使人产生深刻的意识转变。
圣经的思考方式与后现代鼓吹的解构主义的思考方式截然不同。对这一代人而言,经文的意义常常会受到人自己想要看到的意识的影响,所以容易变成另一种盲目的偶像崇拜,然后就失去了人对圣经及其图像特性的真实回应,而这回应却能指引人去瞻望自己意识型态之外的事物。摩尔对这种情况有十分贴切的警告:“今天需要破除神话的不是圣经经文,而是我们读圣经的方式!”
信心的原则是注重“聆听那位向我们说话的上帝”,这就需要运用“沟通”的行动,因为圣经教导人不只要听道,更要行道。读圣经是为了追求敬虔,而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知识以加强自身,也不是为了崇拜圣经,所以我们说用“神学式阅读法”(或福音宣讲阅读法),这是在信仰告白中进行的方式,一如圣经作者们所表达的。因为这就好比皇室文告,向臣民宣读之后,忠贞的臣民就要作出回应。在克尔凯郭尔的时代有很多圣经学者只是试图“解释”圣经,而不是顺服“听从”圣经,这样的经院哲学反而导致上帝的话语与里面的命令沉寂无声。今天在我们这时代也差不多是如此。
读圣经的基本原则,亦即靠着“信心的原则”生活,是根据上帝的爱来诠释一切事物。人的位格本身就是上帝所赐的爱的礼物,也赋予人传达爱的能力。因此,活在罪中的人,自作主张、不信上帝的人,就无法成为《诗篇》119篇所说的“圣道之子”或“律法之子”,因为只有“满有信心”的人对上帝才有基本的信任,才能“昼夜喜悦”上帝的话。若要成为这样的读者,克尔凯郭尔提供了以下七点忠告:
1、要单独面对上帝的话语,不容注释书“介入”(优先于)经文本身。
2、要在上帝的话语中肃静,以免忘记自己正在读上帝的话,或是无法在自己的文化倾向所形成的“喧嚣”之上去聆听上帝的话。
3、要将经文当成一面镜子,从中鉴察自己,并且对镜中所见的这个罪人做出反应。
4、按照信心原则的读经法,能带给个人深刻的信念及悔改,因而能以悔悟的心来读经,愿意谦卑地接受上帝对“我自己”发出的信息,然后恰当地应用在自己身上。
5、要对读到的经文加以实践,行出真理。
6、要认识圣经的间接沟通法。就像耶稣的比喻,这种叙述法不但能吸引人进入故事,还能参与在其中,将圣经的信息恰当地运用在自己身上。因为真理不能用灌输的方式,而必须由个人自己体会。
7、要带着盼望读经,相信“在上帝凡事都能”,所以我们对上帝“做新事”要存着开放的心。
以上就是为什么克尔凯郭尔要大家翻开圣经来“读”(不只是看看而已),并且要在生活中成为听从上帝的门徒。门徒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,其态度与行动都不是只为了取得信息而已。
基督是圣经“真正的读者”,我们人人都应遵循他的榜样。因此,圣经是上帝的故事,它里面只有一位行动者,亦即三位一体的真神上帝。同样,圣经也就必须放在圣父、圣灵、圣子的情境下来诠释。因此,欧文这样提醒:“读经紧跟着祷告!”因为圣经的目的是“使人有得救的智慧”,所以它一切的沟通行动都是要带领人走向基督,并且住在他的里面。达尔(John Darr)指出,提阿非罗(《路加福音》、《使徒行传》的收信人)这个名字意思是“上帝的朋友”,他就是接受者、见证者,活出了他所领受的真理。因此,福音书也具有塑造我们品格的实质。对初代教会而言,他们是把圣经解释为“过去的启示”(上帝的道)与“现在的启示”(圣灵)之间的互动,所以圣经不只是原初的经文本身,也是基督降临光照之下的经文。
摘自侯士庭著《师徒之道》,上海三联书店,2015年7月,橡树书屋淘宝店和微店均有销售